前不久网上突然火起了“AI修复旧照”的风潮。

首当其冲的是上世纪末港星们那些昏黄模糊的老照片,在像素跃升后,王祖贤、林青霞、钟楚红等一众“女神”们越发明艳不可方物,引起疯狂转发。
尝到甜头的网友们将手伸向了更古早的“女神”——民国时期的才女林徽因,用AI修复了她十六岁时的一张旧照。
谁知女神竟遭遇了“整容式修复”,好好的一张有标志性的脸,成了一张标准的网红脸:韩式一字眉,高鼻梁,微笑唇,v字脸,看起来似乎还顺便开了个眼角。对比那些稍清晰的旧照,也似乎完全不是一个人。

▲网友修复的“16岁的林徽因”。
美则美矣,但这长相也太过迎合现代审美,让人不禁怀疑这个AI究竟是人工智能还是假人工智能——只是“热心网友”根据自己想象进行的再创造。悄悄为林徽因女士“换了头”。

▲林徽因:这才是我。
林徽因曲折的爱情故事在坊间版本众多,“太太的客厅”更是为后世津津乐道,半真半假的鸡汤名言更是充斥网络。故事假、句子假,到如今,留给后世的容颜也逐渐失真起来。

▲网上流传的假名言。林徽因:我没说过。
美人如花隔云端,那些历史上的美人,正是因为“不得见”,我们才能用故事和想象将其填补。
如果真的要修复,用她的诗与文、才与情,也许胜过用着真假难辨的”AI修复术“。

▲林徽因。图片来源:新京报书评周刊。
当越来越多的女明星被要求“生图能打”,当美逐渐成为一种流水线上的产品,当普通女性对美的追求越来越苛刻和趋同,不如让我们放过那些“糊照”中的美人们,暂时逃离这个事事高清的时代,透过时光这层天然的滤镜,给美留一点想象的空间。
参考其他旧照,林徽因并没有那么精致的五官,圆圆的脸带着婴儿肥,眼睛也并非整容工业推崇的“欧式大平行”,但其一颦一笑自有气韵。

▲林徽因。图片来源:新京报书评周刊。
站在泰戈尔身旁的她,留着男孩子一般短短的头发,脸上有少年般的淘气和自信。

▲林徽因。图片来源:新京报书评周刊。
但谁能说这样的她,不是“人间四月天”呢?